上 海 四 重 奏 第一小提琴李伟纲使用的 “科奈泽尔/格吕恩”(Kneisel Grün)斯特拉底瓦里小提琴(1714年,制于克莱蒙纳)
第二小提琴蒋逸文先生所使用的“施特莱登”(The Stretton)瓜柰里·德尔·吉苏小提琴(约1729年,制于克莱蒙纳),价值1200万美元
还记得这些价值数千万美金名琴的来历吗?
分割线 箭头 动态 百年顶级名琴助阵——上海四重奏35周年庆典震撼上演“顶配”版全套贝多芬弦乐四重奏
意大利顶级名琴助阵,集名琴、名曲、名家、名音乐厅,上海四重奏跨越四季震撼上演“顶配”版全套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上海四重奏35周年纪念中国巡演启程之际,堂堂与身在纽约的上海四重奏再次独家连线,与广大乐迷分享音乐家们的“乐”路历程。(还有组合彩蛋合影哦)
为了使乐迷朋友们更好的欣赏全套演出,4月11日上午十点,音乐学家、音乐批评家、音乐翻译家杨燕迪教授将在中山音乐堂主讲“人生经验的整体性写照:杨燕迪教授与上海四重奏团对谈贝多芬——全套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中国巡演启动仪式暨导赏会”,届时欢迎广大观众及乐迷朋友前来参加。
音符动态简约分割线 独 家 连 线 —— 上 海 四 重 奏
铅笔 分割线 很多人认为全套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作品共16首,而演出曲目实际上是17首,这一首《大赋格》是怎样的由来?
蒋逸文:《大赋格》原本是贝多芬1825年的作品130中的末乐章。但是贝多芬的出版商觉得从商业角度出发对这部作品的惨淡前景感到担忧,因此敦促贝多芬重新再写一个传统风格的末乐章来代替。后来《大赋格》在1827年作为一首单乐章作品出版,当时贝多芬几乎全聋。于1826年由舒潘齐四重奏(Schuppanzigh Quartet)作为作品130的末乐章首次公演。对我来说,这大概是所有四重奏中最难的二提琴声部,把弦乐器的可能性推到了极限。这首作品就现在看来还是很现代的。
李宏刚:贝多芬的《大赋格》原先是作品130的最后一个乐章,但是贝多芬的出版商认为《大赋格》太前卫了,所以他要求贝多芬重新为作品130写一个末尾乐章,贝多芬接受了出版商的建议。所以《大赋格》就成了独立的作品133,我个人认为《大赋格》作为作品130的结尾(贝多芬的原意)更为合适。
铅笔 分割线 就室内乐普及而言,如何更好的欣赏弦乐四重奏?
蒋逸文:弦乐四重奏是音乐殿堂中的一种极为优美、细腻、精湛的室内乐音乐艺术形式。它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四个不同音色的弦乐器组合而成。四位演奏者,都需具备极高的音乐艺术造诣和精湛的演奏技巧。四重奏在演奏中要求协作统一;整体完美,最忌个人性格的突出。在排练中,非常严谨,对作曲家的每一首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音乐创作风格、背景,每个人都要尽心透彻地学习和研究。并在排练中,发表自己对音乐艺术上的表现和见解。当然,随着排练的继续,争论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激烈,但最终一定要达成一个全体一致的共识结果。在这里,四重奏是民主的,每个人都在为诠释作品做出贡献,每个人都是指挥,每个成员都在争论中互相学习并且互相提高。
这跟乐队有所不同(乐队更多的时候只是指挥意志的执行者)。作为一个室内音乐家要真正愿为音乐献身,就必须具备无私的高尚品德、必须情愿放弃一切展示自我个性突出的表现和动机。很多时候为了一个和弦更加纯净悦耳,必需放弃自己的绝对音准的概念,以使得四个声部和谐完美。但该自己声部出来的乐句,一定要自信百倍,光彩夺目,独一无二,举世无双。在一生的艺术生涯中自己虽然会牺牲很多很多,但真正愿为音乐为艺术献身的人不会在乎,只会乐在其中,也许这就是每一位音乐演奏家一生所追求的艺术最高境界。观众对音乐的理解、感动和给予我们的掌声,就是使我们能够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为音乐而付出的信念。一个人只要有决心,然后去做出各种努力,最终定会实现自己光辉灿烂的目标!
李宏刚:在西方古典音乐会的趋势是年龄越大越喜爱室内乐,尤其是弦乐四重奏。从贝多芬一生最后三年只写了五首四重奏中就可以看出四重奏的魅力,不仅能充分的发挥四把提琴宽大的音域,又能表现人类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情感。自从海顿两百多年前开始写四重奏后,几乎所有的伟大作曲家都为四重奏留下他们宝藏。我觉得室内乐形式应该非常适中国听众,我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四重奏。 铅笔 分割线 上海四重奏已经成立了35周年,四位艺术家之间是如何保持彼此的新鲜感呢?有没有出现过组合的疲劳期和瓶颈期?是如何克服和度过的?
蒋逸文:是啊!一年一百九十多天在路上一起度过,机场—酒店—舞台.....比跟自己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长。每天都会有疲劳感,又都会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是怀着期待的心情去排练的,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权、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试图寻找与工作无关的社交机会。飞机上从不坐在一排,酒店里从不住一层楼。度假期间绝不打扰彼此、不谈生意、不打电话,发邮件可以。
李宏刚:当你在演奏一首美妙的音乐的时候,其他的东西就变的没有那么重要了。
铅笔 分割线 在学琴的过程中,勤奋、天赋、机遇,哪一个更重要?请给正在学琴的年轻人一些建议。
蒋逸文:我认为这三点哪个都不可少!天赋很重要,但我个人不相信“天才”、“神童”。最伟大的音乐家都是后天修炼出来的。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成长过程和经历、勤奋是一切成功必备的品质、因素,机遇也同样重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遇见什么人,缺一不可。
李宏刚:我认为勤奋、天赋、机遇,缺一个都不行。天赋是爹妈给的,机遇是老天爷给的,接下来全靠你勤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