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 革命历史题材话剧《李大钊》 将在中国大戏院上演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革命历史题材话剧《李大钊》
李大钊.
《李大钊》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和妻子、孩子以及革命同志等众多亲人们的故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北方区主要负责人,李大钊一生为理想和革命,为全中国一切贫苦人而奔走,勋业昭彰,彪炳史册。他和陈独秀联手,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在思想上、理论上和行动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他的行为得到了亲人们的充分理解,却遭到了当政者的嫉恨,不久就被反动军阀张作霖逮捕入狱,在严刑拷打下,李大钊没有屈服,他顽强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崇高的理想,让张作霖恼羞成怒,处李大钊以绞刑,牺牲时李大钊年仅38岁。
其人虽死,芳泽永存,他的精神就像一面闪耀着熊熊烈火的旗帜,照耀着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而奋斗!
整部剧在“亲”和“情”这两个方面下足了功夫。亲情让我们看到了伟人的另外一面,也是最为感人的一面。
《李大钊》中有一系列人物关系,这中间有李大钊的妻子、孩子、同道、同志、亲戚、朋友、反动军阀等等。
正是透过这一系列的人物关系,作者让我们看到了李大钊经天纬地之才,以及情感的诸多不同方面,而这,恰恰让李大钊变得立体、多维,血肉丰富而饱满,情感真挚而热烈,胸怀宽广而壮阔,甘于清贫,勇于奉献,敢于为理想和事业而献身的一代伟人。
从生活的侧面、从平凡的侧面、从细微的侧面,显示李大钊的伟大。
作者没有泛泛写李大钊的生平事迹,也没有将他写成可望而不可及的偶像,而是把他塑造成一个平凡的伟人或伟大的凡人。他的思想、举止、风度都是鲜活的,可触摸的,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但他又是远行的,百年以前的。
总之,他是我们今天所缺少的人,但又是今天的人们所希望看到的人,所谓楷模的作用,不仅属于过去,更主要的是属于未来,他是今天和明天都需要的人。
从剧本结构而言,《李大钊》可谓一气呵成,严谨而紧凑。幕与幕之间衔接自然,毫不牵强。
在场景布置和情节设置中,作者独抒胸臆,写了一场戏:李大钊赶马车从北京到天津,在天津怡和码头送别陈独秀去上海。这个场景强调了天津在建党之初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天津观众看着格外亲切。
“南陈北李”天津码头送别一幕,并非向壁虚构,而是史有所载,足见当时天津的地理位置,是何等重要!此外,李大钊在天津北洋法政专科学校读书六年,正是在这里系统接受了新文化和新思想,写这一场戏,表明天津在那个时代受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是相当深广的。
回想多年前,为了创作好《李大钊》这个剧本,作者赵大民老师不顾年高体弱,多次访问烈士健在的亲人、子女、同乡、好友,如李大钊的儿子李葆华、贾伟林、李运昌、娄平等,多次参观故居,聆听乡亲们的回忆,掌握第一手材料。
大民老师曾经自豪地说:
“我和李大钊是同乡,作为后辈,我有责任和义务创作好我们乐亭的这个先贤,伟大的爱国者李大钊。”
一晃,七八个年头已经过去,大民老师去世也已经数年,然而,大民老师的音容笑貌,却依然留存在我们的心中,和伟大的先贤李大钊一样,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