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气、发声是歌唱的两个必须条件,缺一不可。呼气又是发声的基础,要发声必先呼气。但是,如果仅有呼气而不发声,那就只是个哑巴而已。讲发声就自然使人想到“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于十七世纪产生于意大利,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建立在人体解剖学、物理学等实证科学基础上的美声唱法,已经成为不受语言限制的世界性声乐艺术, 举世公认的一种唱法。
京剧诞生也有200年历史,但我们遗憾的看到,对于京剧唱法的研究与美声唱法比较而言,实在相差太远,尤其是在方法总结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方面更显严重滞后,影响后学与普及。但是这就是否意味着京剧唱法落后,不科学?
一九七六年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言家沈湘到了杭州,在杭州跟著名京剧余派老生陈大沪聊了一个夏天。沈先生说:“人只知道我好西洋歌剧,却不知我也好京剧,我当初京剧唱片不比西洋少。他(指陈大沪)说京剧,我说美声,找它们的共同点和独特味。结果,我们发现意大利美声发声方法和京剧在其发声的基木原理上不冲突的,是互补的。说到最高音的共鸣点上的时候, 根本一样,没有区别。像京剧的十六字诀气行于背,声贯于顶,勾住眉心, 脑后摘筋,也适用于美声教学。我觉得在我国人民中流传下来的戏曲, 曲艺唱法是科学的。只有不科学的人,没有不科学的剧种。”
又据邹本初先生同忆, 他将自已向京剧老辈名净金少山的弟子, 也就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玉璋、 京胡教育家吴炳璋之父吴松岩先生,学习的京剧唱“脑后音”的秘诀的笔记送给沈湘教授看时,“沈先生拿着几页笔记仔细地看着。看完之后,高兴地一拍腿(我从未见过老师如此高兴过)说:“本初,中国京剧的“脑后音”太了不起了!你看,这此方法和意大利的“关闭”唱法感觉是一致的,就是说法不一样。这么多年我一直纳闷儿,京剧的黑头怎么头腔共鸣音色那么丰富,今天才找到了真经!我看,用这些简单明了的口诀教美声,可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只不过,京剧用的是劲儿,控制的力量大,如果把口诀改动改动,用到唱歌上,我看准行。”李晋玮老师接着说:“把“行于背”改为“气行于背”, “贯于顶”改为“声贯于顶”, 这就变成了唱歌的感觉了。”
西样声乐与京剧唱法相比较,正如前辈音乐家丰子恺先生听过梅兰芳先生的演唱后讲的那样: “西洋音乐是和声的艺术,而京剧音乐则是旋律的艺术。”
“东西方音乐分别建立为两种不同的歌唱体系:东方的“吟唱”是单音音乐特征,强调旋律线性流动的圆灵之美,对基本曲调的字音可由唱、奏者个人因情和乐意的需要加以各种变化,并以此为审美旨趣;西方音乐则是以“咏唱”为音调变化的形式,是复音音乐特征,体现和声、复调的立体美。“咏唱”的曲调是比较固定的, 一般是不变的,唱、奏者可从速度、力度、语气等方面做些处理。我国的“吟唱”正是民族音乐中风格韵味的基础,可对相应的基本字调进行多种变化的即兴发挥,使原来旋律中基本字调清淡平直的“直线状”的歌唱线条,变为意境深邃、内涵丰富、色彩鲜活的“曲线状”,使之更富艺术魅力。由于“吟唱”的特点是以某些基本字调为基础,而对它进行不定量的灵活运用、发挥,这样就给唱、奏者比较开阔的创造余地。”
沈湘、陈大沪、吴松岩三位先生的研究以及丰子恺先生的这番话对我们很有启示和帮助。在此基础上, 笔者通过认真学习、研究、体会美声唱法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同时将它与京剧唱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进行详尽的对比,在反复试唱、揣摩之后,有了顿悟的感觉:中国人、外国人同属人类,虽然国度不同,但要歌唱都是会要运用人体器官, 在对器官的运用方面,其原理应是相同的,在方法和技巧上就必然会有相同和相似之处。因此,本书借用了大量美声唱法的概念、术语、方法和技巧,试图以此来解释京剧唱法中一些说得不是很清楚、不够具体明了的声乐现象并说明京剧唱法的科学性,为京剧唱法走向规范、系统、普及作点微薄的贡献。
(一)美声唱法 欧洲的舞台歌剧、音乐会、清唱剧等舞台上常用的唱法,统称为美声唱法。现代中国专业声乐领域大多将这种看法理解为广义的“美声唱法”, 一般狭义的“美声唱法”则特指意大利美声学派的唱法。 美声(又称美歌),即优美的歌唱。这种歌唱风格十七世纪产生于意大利,是以意大利语为语言基础, 来用“全声道”歌唱。美声唱法的歌唱家们对声音训练追求自然音域,强调发声的自然規律,主要是用中音区或中音区以下的部分来歌唱。 一般都有着两个八度左右的宽广音域.在歌唱中,根据音的高低偏重于某一部分共鸣多些,即音越高,头腔共鸣就越丰富,音越往低走,则真声就越多,胸腔共鸣的成分也就越多。但所有的共鸣腔体全都要用上,要求真假声混合和共鸣状态混合,在唱高音时,要挂有一定比例的胸腔共鸣,如帕瓦罗蒂就能唱出带胸声共鸣的高音C3 ;而在唱低音时又要同时兼顾到头腔共鸣,使声音成为一种混合共鸣、全共鸣。“其审美原则是把声音的共鸣形象及艺术规格(声音美妙、旋律流畅,强调声音的音乐性)放在第一位,讲究旋律线条的連贯、优美, 一气呵成。”以音色优美、发声自如、音与音的連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流丽灵活为其特点。連贯、优美, 一气呵成。”以音色优美、发声自如、音与音的連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流丽灵活为其特点。
(二)民族唱法 是指以中国民歌唱法为基础, 吸收中国戏曲唱法与说唱音乐唱法并大量借鉴美声唱法的训练方法和发声、演唱技巧;运用真假声结合、混合声区(即“中声区”)唱法,有较深的呼吸支托、声区统一、和谐, 字音清晰、字正腔圆,语言流畅,喉头下放,拉长音管,使歌唱声道增长、,音域更为宽广,共鸣増强,尤其是增强了胸腔共鸣,使声音色彩变化更加丰富、通畅、明亮、表現力更为加强,融会贯通而形成唱中国歌曲的主流唱法。这种唱法也有“中国的美声唱法”或“美声唱法的中国学派”和“新民族唱法”之说。 在此书中,笔者以这种“民族唱法”与“京剧唱法”作一些比较和分析。“美声唱法”正式引进中国音乐教育领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老一辈声乐艺术家, 在学习美声唱法并结合我国民族文化传统、审美习惯,在实践中已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这种“民族唱法”是通过众多的中国音乐家的长期共同努力, 才得以形成的,在借鉴、吸收“美声唱法”发声、演唱技巧及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结合方面,已作过了大量的工作,在实践与理论上也初具规模。同时,因还是汉语的歌唱,所以与“京剧唱法”有很多相通处,将它们来作比较、分析,相信是能够找到更多的共同点。
(三)京剧唱法 京剧唱法是以汉语为语言基础,以气、声、字、腔为基本技术规范,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唱法。京剧唱法是运用“浅声道”在“人声非自然声区”演唱。因此,共鸣也是半共鸣、局部共鸣。演唱时高音多、密集、时间长,气息的控制力量大,演唱音域一般在一个平八度左右。以声音清脆、圆润、高亢、激越为其特点。演唱时在唱法上考虑语言的因素要多一些,发声和语言的结合更为紧密一些。每个字音的头、腹、尾都是同等重要,因其出字(也叫咬字)、 归韵、收音是行腔的灵魂,并强调声母(字头)的力度,即嘴皮子劲和“喷口”,因为不同声母与相同的韵母相拼会产生不同的意思,所以强调声母(字头)就是区别字义。在强调字音的头、腹、尾的同时,形成了汉语的特殊美感、技巧及强烈的情感表达,因此而形成以字带声、以字传情、依字行腔、腔随字走的格局。
笔者认为京剧唱法,不仅仅是一种发声的方法,更重要是它还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一种声乐学派。
|
|